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被银屑病缠上 20 年,她靠这种细胞 3 年没复发

38 岁的林女士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去复诊,袖口下露出的胳膊光洁如初。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被斑块状银屑病折磨到想退学的姑娘,如今已经 3 年没抹过激素药膏了。她的治疗方案里,藏着一个新希望 —— 干细胞。
最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制定的国际首部《干细胞在银屑病研究领域和临床试验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第一次把这种疗法的 "门道" 说清楚了。
为什么银屑病总治不好?
问题可能出在 "免疫调节器" 上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最让人绝望的是 "越治越重":初期只是胳膊上几块红斑,后来蔓延到全身,脱屑像下雪,关节疼得握不住笔。传统治疗靠激素和生物制剂压制症状,可停药就反弹,有人用了十年药,最后连脸都肿成 "满月"。
湘雅医院陈翔教授团队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皮肤里,有一种 "叛变" 的间充质干细胞 —— 它们本该像 "免疫调节器" 一样维持平衡,却反过来促进炎症,让皮肤细胞疯长。就像家里的 thermostat(恒温器)坏了,暖气一直开着,房间越来越热。
而干细胞治疗的思路,就是给身体换个 "好的调节器"。
这些细胞成了银屑病的 "克星",
临床数据藏着惊喜
国际共识里列出的 8 种干细胞,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露出 "真本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优等生"。湘雅医院的试验显示,17 名患者接受治疗后,47.1% 的人皮损改善超 40%,有人停药后四五年没复发。它就像 "消炎队长",能精准降低皮肤里的促炎因子,还不会像激素那样打乱全身代谢。
牙龈间充质干细胞藏着 "意外之喜"。有个 19 岁的重度患者,试过 7 种治疗都失败,打了 5 次牙龈干细胞后,全身红斑完全消退,3 年没复发。这种从拔牙后的牙龈组织里提取的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特别强,连最难缠的斑块型都能对付。
最让人振奋的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 "双管齐下"。既能静脉输注调节全身免疫,又能直接注射到皮损处。有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 PASI 评分(银屑病严重度评分)从 24 降到 8.3,最长缓解 292 天,而且没出现激素治疗常见的骨质疏松。
治疗不只是 "打针",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很多人好奇,干细胞治银屑病是不是就是 "打一针就行"?其实这里面的讲究多着呢。
剂量要像 "调咖啡" 一样精准:脐带干细胞通常按体重算,每公斤 1.5~3×10⁶个细胞,就像咖啡要按比例放奶;而脂肪干细胞打在皮损处时,每平方厘米得用 3×10⁶个细胞,多了少了都不行。
给药途径藏着 "学问":全身泛发的患者适合静脉输注,就像 "洒水车" 全面灭火;局部斑块可以直接注射,相当于 "灭火器" 精准对准火源。有个患者胳膊上有块硬币大的顽固皮损,打了两次脂肪干细胞后,那里的皮肤终于能看出正常纹理了。
预处理是 "增效关键":现在研究发现,用 TNF-α(一种炎症因子)预先 "激活" 干细胞,能让它们在炎症环境里更 "扛造",疗效提升一大截。就像战士上战场前先特训,战斗力翻倍。
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
这些 "红线" 必须守住
国际共识特别强调,干细胞治疗不是谁都能做。正规治疗得闯过 "三关":
实验室关:细胞制备必须在万级洁净度的 GMP 车间,局部要达到百级(比手术室还干净)。每批细胞都得查 21 项指标,从致瘤性到无菌性,一项不达标就不能用。
伦理关:所有试验必须经过独立伦理委员会批准,就像给患者上 "双保险"。有个患者回忆,入组前医生把风险讲了整整 1 小时,连 "可能出现低热" 都说到了,最后让她自己决定。
随访关:治疗后不是完事了,得长期跟踪。湘雅团队要求患者第一年每 3 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年一次,就是为了确保安全。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最多是输液时有点胸闷,休息会儿就好。
未来不止 "打针",
干细胞的 "分泌物" 更让人期待
现在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新宝藏 —— 干细胞分泌的 "外泌体"。这是一种纳米级的小囊泡,里面装着蛋白质、生长因子等 "好东西"。有个 38 岁的患者,每天往皮损处抹干细胞培养液,一个月后 PASI 评分从 28 降到 0,皮肤完全恢复正常。
和干细胞比,这些 "衍生物" 更像 "即食食品":不用冷链运输,储存方便,还不用担心细胞异常分化。虽然现在还在研究阶段,但已经让不少患者看到了希望。
就像那位 3 年没复发的林女士说的:"以前觉得这病要带到棺材里,现在敢穿短袖了。" 随着国际共识的发布,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或许再过几年,"牛皮癣" 这个词,真的会成为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HO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