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雷 Mavom.cn
标题:
D&G 我告诉你:别迷恋刀叉 筷子才是传说
[打印本页]
作者:
艾的民
时间:
2018-12-9 22:06
标题:
D&G 我告诉你:别迷恋刀叉 筷子才是传说
杜嘉班纳辱华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个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DG为了推广他们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一场大型时装秀活动发布的一组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广告中的旁白一直在“教”视频中的华裔女性怎么吃意大利菜,旁白还用“两个小棍吃伟大的玛格丽特披萨饼”的言辞,这样的一踩一抬间,是对中国文化的极大侮辱,自己充满了优越感。今天魏博士不聊别的,只想告诉D&G:你听好了,别迷恋刀叉,筷子才是传说!
(, 下载次数: 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话历史:筷子和刀叉都是中国人发明的
最早使用刀叉吃饭的不是西方人,而是中国人。世界上最早的刀叉出土于我国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筷子则出现于3000年前的商朝,那时候有了最早的青铜筷。所以不管是刀叉还是筷子,都是中国的产物,***永远是***。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谈文明:筷子取代刀叉是饮食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是为什么到了战国筷子很快就取代了刀叉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用不上了。商朝的时候,中国的烹饪技术进入了文明期,食材都已经加工成了适合入口的大小,用筷子夹当然更方便了。从这方面来讲,刀叉似乎进化的并不完全,只是小了点而已,依然需要在餐桌上完成一部分屠宰的工作,用筷子则是完全与屠宰分隔开了。由此可见,筷子取代刀叉是饮食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 下载次数: 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艾的民
时间:
2018-12-9 22:07
讲功能:筷子以“不变应万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筷子可夹、可戳、可挑、可拌......小小的两根“筷子”有二十多种使用功能,在中国人手里,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在烹饪时,还是在吃饭时,都有用武之地。举着筷子,我们就仿佛有了面对食材的“十八般武艺”,好用得不得了,很多功能都是刀叉望尘莫及的。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说难易:筷子使用并不难 中国小孩两三岁就会用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中国的孩子,从两三岁起就可以学习使用筷子,七八岁时就可以完成用筷子夹起细小的食物,如吃豆子,或者用筷子挑鱼刺,这种上肢的极端灵活性代表着更高的进化程度。你试过用刀叉挑鱼刺吗?所以DG的广告想传达什么信息?证明你们有多智障吗?要不让我找个三岁中国孩子来教教你如何使用筷子吧!
论发展:与时俱进的筷子VS万变不变的刀叉
中国的筷子从最原始的树枝做的筷子到商朝的青铜筷、骨筷、银筷,发展到现在常用的竹木筷、不锈钢筷、合金筷等不同材质,形状、长短上也是不断优化才有了现在“天圆地方”的经典造型。
(, 下载次数: 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018年的时候,市面上还出现了一款用宇航级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筷子,是一名姓魏的医学海归博士发明的,叫嗨米筷。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筷子,耐高温、耐腐蚀、不发霉,能有效规避黄曲霉素等健康风险。这款被赋予了健康内涵的筷子一亮相就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据说这款筷子放到微波炉也加热五分钟也不会变化,放到浓硫酸里浸泡也不会影响其性质的稳定性。你把西方人的刀叉放微波炉加热试试,火花四溅算轻的了,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再把刀叉放浓硫酸里浸泡试试,拿出来时绝对的惨不容睹。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魏博士的嗨米筷
高速发展的中国,一直在进步的中国文明是许多井底之蛙的西方人并不了解的,像D&G这样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30年前的话,那请回吧,重新认识中国后,再来讨好你的中国爸爸。
欢迎光临 麦克雷 Mavom.cn (https://mav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