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北京万通银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关注热钱涌入AR眼镜赛道!

北京万通银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关注热钱涌入AR眼镜赛道!随着AR光学显示、芯片等核心技术逐渐成熟以及AI浪潮的加持,消费级AR正加速迎来市场爆发阶段。

北京万通银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关注热钱涌入AR眼镜赛道!-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6)

艾的民 楼主 2024-4-12 15:44:48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消费级AR眼镜厂商雷鸟创新宣布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紫金、燕创集团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雷鸟创新方面称,融资金额将用于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的技术研发、量产和市场普及,以及推动AI+AR眼镜生态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融资也是雷鸟创新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完成的第三次融资,除此之外,Rokid、XREAL(原Nreal)在此前均完成了亿元级以上的融资。除了资本的青睐,AR设备也逐渐被市场所认可。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AR头显出货量首次超过了VR,其中AR出货量为11.8万台,超过VR的11万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艾的民 楼主 2024-4-12 15:45:06 显示全部楼层
IDC预测,2024年中国AR出货预计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将超过100%;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到2027年AR产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8%左右。迅速增长的市场引来了资本的集聚。IT桔子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份,中国VR/AR行业投资数量已达65起,投资金额为64.56亿元。进入2024年,多家AR眼镜厂商宣布完成融资。其中,Rokid在1月9日宣布获得来自合肥市政府融资;1月30日,XREAL也完成6000万美元的战略融资;3月4日,雷鸟创新也宣布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艾的民 楼主 2024-4-12 15:45:20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融资额的不断增加,确实可以看作是资本市场对AR眼镜行业的认可程度在逐渐提高。资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资本市场对于AR眼镜行业的投资热情,无疑为该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多家企业在短时间内连续获得融资,不仅说明这些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得到认可,更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AR眼镜行业未来充满期待。这种期待基于AR技术在教育、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以及AR眼镜作为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的战略地位。可以说,随着融资额的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对AR眼镜的认可程度也正在不断提高。
资本的不断涌入对AR眼镜产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资本的注入为AR眼镜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关注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AR眼镜行业,形成正向循环,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艾的民 楼主 2024-4-12 15:45:26 显示全部楼层
OpenAI的热门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天可能要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以响应用户的约2亿个请求。相比之下,美国家庭平均每天使用约29千瓦时电力,也就是说,ChatGPT每天用电量是家庭用电量的1.7万多倍。
  如果生成式AI被进一步采用,耗电量可能会更多。荷兰国家银行数据科学家亚历克斯.德弗里斯在一篇论文中估计,到2027年,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每年将消耗85至134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的电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激增,带动电力需求的激增。相关数据显示,十年前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的耗电量为100亿瓦,而如今1000亿瓦的水平已十分常见。据美国Uptime Institute的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业务在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中的占比将从2%猛增到10%。
  生成式AI带来的种种创新,都是以处理性能和功耗方面的高昂成本为代价。马斯克曾预计,未来两年内将由“缺硅”变为“缺电”,而这可能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他看来,电力短缺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就像最近缺芯阻碍科技和汽车行业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艾的民 楼主 2024-4-12 15:45:50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液冷有浸没式、冷板式等多种技术路线。随着液冷的火热,哪些技术路线将会受益呢?
  根据赛迪数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将由2019年的260.9亿元增至2025年的1283.2亿元,其中冷板式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5年保守估计可超过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5年保守估计可超过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冷板式液冷相对成熟,浸没式液冷长期发展空间大。冷板式方面,单相冷板式液冷作为非接触式液冷的一种,行业内具有10年以上的研究积累,在主流液冷方案中技术成熟度最高,对现有服务器芯片组件及附属部件改动量较小,过渡平缓,是解决大功耗设备部署、提升能效、降低制冷运行费用、降低TCO(总拥有成本)的有效应用方案。
  而浸没式液冷可完全去除散热风扇(噪音更低),换热能力强,节能效果好,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值可降至1.1及以下,但一般需要改为箱式部署,部署密度一般低于冷板式液冷,机房配套和服务器改造难度和成本也较大。
  上述资深人士认为:“个人理解,还是以冷板式为主。冷板式落地会更快速一点,而浸没式对现有的设施改造比较多。此外,冷板式也更容易形成专业化分工,浸没式目前主要还是整体解决方案。”
  液冷国内厂商方面,英维克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算力设备、电化学储能系统、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设备散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艾的民 楼主 2024-4-12 15:45:58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CPU服务器主流使用风冷。而进入AIGC时代,AI服务器功耗剧增。
  对于液冷逐渐火热的原因,3月13日,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我们自身的经验看,催生液冷落地的核心需求,就是AI以及GPU。因为液冷可以给(AI服务器)带来明显的投资收益,原来使用液冷更多是环保要求,并非投资收益。”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一颗CPU大概多少瓦呢?高档一点的接近300瓦。一台服务器,配两颗CPU是比较常见的。正常的CPU服务器就两颗CPU,当然也有四路和单路服务器,常见的应用场景以两颗CPU为主。而GPU服务器(AI服务器)一般都是8颗GPU起。总体来看,CPU服务器超过1KW(千瓦)已经很高,而一台GPU服务器会达到6KW,英伟达最新一代服务器达到11KW(千瓦)。”
  若以英伟达最新一代服务器功耗计算,一台GPU服务器的功耗约为CPU服务器的十倍。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Intel多款CPU TDP(热设计功耗)已达350W,英伟达的H100 SXM TDP甚至达到700W,B100(英伟达即将推出的GPU)TDP或将达到1000W左右,逼近风冷单点散热极限。
  此外,单机柜功率不断增长,逼近风冷散热极限。英伟达DGX A100服务器单机最大功率约在6.5KW左右,在机柜上架率不变的情况下,服务器功率上升导致单机柜功率亦不断增长,逼近风冷12KW—15KW散热极限,继续采用风冷散热,将导致行间空调需求数量陡增,高密度散热场景下液冷方案成本和性能优势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HO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