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婵》虞世南写的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婵》虞世南写的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2)

admin 2024-10-12 21:28:52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6
分享评论

唐诗三百首全集钢笔字-淘宝家电,本季热卖单品大集合。
根据文中提到的虞世南为您推荐
唐诗三百首全集钢笔字,上淘宝,百万家电产品,货品齐全。售后无忧,折扣天天有。淘宝网,必有你爱!
simba.taobao.com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319人正在问
《婵》虞世南写的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虞世南笔下的婵有什么特点
写出了蝉的饮食之纯洁,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托物寓意这个最明显的,比喻拟人写着也没错的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有权势地位者的有力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刘学锴)
5赞·88浏览
《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拓展:   蝉   垂緌饮清露1,流响出疏桐2。   居高声自远3,非是藉秋风4。[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参考: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TR17OX9WkZWuaU-NzXV8MNhhCjLtUKmxWtTvA0DKXagYyl58RJo50ouU4iSfGccqVp5EF0avfL1qi6QeM8UkcThucaJTy9l60HAmxN1Urq   欢迎追问哟~满意的话请采纳吧(づ ̄3 ̄)づ╭❤~
56赞·906浏览2017-11-21
《蝉》的诗句和诗意是什么?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能够“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这首咏蝉诗是唐人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作者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三、四句借蝉抒情,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蝉 (唐代虞世南诗作)
2268赞·11,886浏览2020-04-08
《婵》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生平。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因他过继给他的叔父——南朝陈中书侍郎虞寄为后,所以字为伯施。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看护,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当时虞寄被陈宝应劫持,虞世南虽然为父亲服丧已满期,依旧粗衣粗饭;虞寄回来以后,才换去粗布衣服,开始吃肉食。至德初年,升为西阳王友。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不如世南学问渊博,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人们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任用他。大业年间,虞世南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有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巧言花语,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一天天尊贵起来,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很贫困,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隋炀帝,请求代他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隋炀帝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季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持不就任,改为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长相儒雅温顺,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抱不动,但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史事,他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就因此而无限悔恨,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春秋时代,梁山发生山崩,晋侯把伯宗召来,问他该怎么办。伯宗说:‘山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发生山崩河枯这样的灾异,君主应该放弃一切排场,换盛紧为素服,乘素帷车,撤去鼓乐,离开宫殿,另居别室,以礼祭祀山川’。梁山,是晋国的象征,晋侯按着伯宗的话去做,因此没有造成灾害。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峰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诵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贡献,给天下人以恩惠,因此四方稳定,也没有造成灾害。后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皇帝的宝座旁边;晋惠帝时,在齐地出现三百步长的大蛇,经过街市,进入宗庙。蛇本来应在野外草丛中,却进入街市,因此人们认为是怪异之事。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 2、对诗的内容进行理解赏析。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满意请采纳。
19赞·627浏览
蝉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 译文: 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 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⑥藉(jiè):凭借、依赖。 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5867赞·14,894浏览2020-02-17
折扇诗词_真人实拍_个性定制_畅想生活

值得一看的折扇相关信息推荐
折扇诗词全场买就送,满就减,一元秒杀任性买,省薪省时放肆购!折扇诗词品质好物一折起,立即抢购!
lp.pinduoduo.com广告 
选择优质画眉鸟古诗上淘宝,种类多样,性价比高!
关注古诗的都在看
淘宝万千画眉鸟古诗帮助宠物保持健康,使宠物更舒适,专业宠物用品供您选择!
m.taobao.com广告 
《如懿传》为什么比不过《延禧攻略》?
如懿传更符合历史,首先嫡皇后不是跳楼死的,而是和皇帝出巡的时候病死的,话说回来,延禧攻略的皇帝都没出
43条回答·4,290人在看
曾经的林俊杰和周杰伦差不多火,为什么现在的境地却相差这么多?
其实我觉得周杰伦有更多好的,也非常经典的作品,而且这一些年来,周杰伦都一直还在创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61条回答·2,784人在看
40年产权和70年产权的房子有什么区别?
大胡子说房
买房有门道,投资讲诀窍。
关注
119,300播放
为什么成功人士几乎不发朋友圈啊?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时间是极为宝贵的,我们也许看到一些领导,日常的工作就是开会吃饭喝茶见人,但很多的工
381条回答·6,875人在看
如果宇宙中出了地球之外没有生命的话,宇宙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个人觉得,当人类思考宇宙存在的意义的时候,其实就陷进去了。无论是货币,价值,还是意义,都是人类造出来
42条回答·1,035人在看
为什么说就算华为退出手机业务,国产手机也不会回到1999元时代?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甚至一些品牌的销售额也在不断下降,
7条回答·602人在看
田馥甄的实力和发展相对于SHE其他两人来说怎么样?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she刚出道且爆红的那几年的话,说实话小编当时真没觉得田馥甄比其他两位成员selin
26条回答·1,319人在看
君子兰的土壤板结,怎么处理可以不用换盆土壤也能恢复疏松?
发现君子兰的土壤板结硬化,用啤酒或发酵后的果皮水浇花,可以不用给君子兰换盆,土壤也能恢复疏松。土壤板
12条回答·1,294人在看
公司员工因病可能长期不能上班,工资怎么发
如何计算病假工资,纵观各地关于病假工资的立法,主要有3种模式:模式一:根据职工的工龄和工资,按照一定
18条回答·1,635人在看
微信好友互删可以看到朋友圈吗?
第一个原因就是,要保存重要聊天记录。如今微信越来越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就连上到80岁老人下到几岁儿童
359条回答·16,353人在看
正在加载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meliaxk1 2024-10-12 21:29:41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HOT • 推荐